查看原文
其他

疫情时代的泰华餐饮人:像金刚川上的那座桥一样,被命运反复轰炸,但是,就是不死……

岳汉 泰国网传媒 2021-10-06



S君

S君,山东人,曼谷城中开餐厅。


他的餐厅,开散出好几家分店,算是泰国曼谷“纯中国大陆系餐厅”的顶流之一。


最大的总店,开在中国大陆侨民最集中的一条路上,山东人最集中的那个路口。


出于“散文不加软广”的行内铁规,还是不写明了。



S君开店,是一种“孔孟式开法”,对待中国客人,特别是熟客,总是给予宗亲部落式的特殊对待,一言不合就打折,再言不和就免单。


那风格,像极了传说中“不大会做生意”的山东儒商老掌柜,让人不由得替他担心,店里是不是开张时只买了《论语》,忘了买算盘。


早些年,S君凭着菜色正宗,价格公道(两千铢能吃饱一大桌人),因而生意红火,不怎么在意宣传。


偶尔推广一把,也纯属帮衬一下媒体界的朋友,在本地华人报刊杂志登一两个版面,看不看得到都随缘。



疫情来袭,餐厅的生意第一次受到了重创。


在泰国政府还没有做出反应前,餐厅里的食客便已经不见踪影,政府公开禁止“店内堂食”之后,更是直接宣判了全城餐饮业的有期徒刑。


不过好在,S君与时俱进,一口气入驻了泰国几乎所有的外卖平台,一身原谅绿,或者一身粉红的外卖骑手,开始成为了酒楼大厅里,最常见的光顾者。



第二轮疫情来袭的时候,餐厅刚刚回升一些的客流,再次瞬间蒸发。


每次路过餐厅的门前,都可以看到S君和他的妻子S姐,百无聊赖地在餐厅门前晒太阳。


两人坐在曼谷午后的阳光里,在鱼缸和烤箱之间,各自拿着一台手机,神色恬淡地聊着些什么。


有时,老板娘会给老板捶捶背,按个摩,有说有笑,闲云野鹤,车水马龙的繁华路口,仿佛被两人当成了清风竹林的人民公园,看不出多少门庭冷落的惆怅。



看着店里一副佛系养生的样子,有时我便偶尔到店里吃个午餐,点个皮蛋豆腐小炒肉什么的。


本想着,用这微不足道的小花销,给S哥的店里添点人气,象征性地帮衬一下。


然而,S君夫妻俩,依旧我行我素,坚持“忘记买算盘”的儒家路线不动摇,依旧一言不合就免单。


本来想给人家送钱,结果反倒搞得我像是蹭饭的,搞得我去找饭吃的时候,还得专门挑人家老板两口子不在的时候,悄咪咪地溜进去吃一盘,才能顺利埋单。



某次,想起来S叔的店里,会有一些“私家专享,概不外卖”的私房菜,便与隔壁的布周十面派合伙去订了几只山东烧鸡。


店里吃饭你不收钱,私人订制总该收钱了吧。


结果还是没收,而且烧鸡袋子里还多了一斤腊肠,几只卤猪蹄。



每当我想写一篇“泰国中餐馆,勇斗疫情,苦战求生”的小散文时,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把S君给写上去。


因为我实在想不通,生意淡时,老是不收钱,这是一种什么商业战略。


要么,是他们真的忘了买算盘;


要么是我们在外头待了太久,已经忘记了,“家”是一种什么感觉了吧……

H女士

H女士,辽宁人,在曼谷开了两间东北饺子馆。


H姐,当年是第一批将泰国鳄鱼皮倒腾到中国的商人之一,后来因为一些“极富东北特色的阴差阳错”而干脆留在了泰国。


二十年前,第一次在曼谷开饺子馆的时候,泰国街坊们很多人都还不知道“饺子”是神马东西,需要H女士教会客人怎么点,怎么吃,蘸什么酱。


用了漫长的7年时间,H女士终于培养出了一批稳定的客户。


加上这些年711便利店里速冻饺子的普及,泰国人民也逐渐接受了饺子,并且将H姐饺子馆当成了曼谷城中一个标志性的饺子品牌店。


于是,H姐的饺子馆,成为了曼谷极少数,彻底以纯泰族人为主要客户群体的中餐馆,而且几乎可以算是一个网红店。



眼看着老店人满为患,H女士便在开了二号店,为老店分流。


但是,作风老派的H女士,并没有考虑到,想要“分流”,必须先要“引流”。因此老店依旧人满为患,新店无人问津。


这个时候,疫情来了。



大约是由于之前的生意太好,完全没有广告投放的压力,因此H女士的“老派”比S叔更胜一筹,到达了登峰造极的境界。


20年来,唯一的一次“广告投放”,是十余年前一本杂志上。


书在哪里?找不到了。


菜单图片,有没有电子版?没有。


想要替H女士写软文,何止没有“通稿”,简直连资料都找不到一个字。


后来一琢磨,反正这饺子馆也主要针对泰国人,与其写软文,还是送外卖比较靠谱。



入驻泰国外卖平台的时候,又是一番周折。


泰国外卖平台,对于一个老派的中国女店主而言,过于复杂了,经过了一番不在频道的鸡同鸭讲。最终还是通过了S君的指导,Q君的介绍,才托中国朋友Q君的朋友的泰国妻子,绕了一大圈才完成了注册。



在泰国飞象外卖上的注册,就简单得多(因为都会中文嘛),但是由于H女士实在太过于脱节,因此还是在微信群上经过了一番艰难的鸡同鸭讲。


最终,年轻的中国互联网从业者,只能彻底放弃了“平台”、“线上”、“客户端”等晦涩词汇,改用“和绿衣服的那家不同”、“我们这家不用现钱”等简单的表述,去实现与老派中国餐馆业主的沟通。



如今,H女士的饺子馆,外卖生意渐入佳境,在“绿衣服的”Grab平台上据说一度订单量名列前茅。新店的人气也逐渐做了起来,不像之前那样冷清了。


希望,她的饺子馆,能够生意兴隆。


用那她那个时代的强人,所难以理解的方式,给更多年轻的泰国人,一个爱上古老中国饺子的机会吧。

J君

J君,港人,以金融支付业务起家,后来不知怎么就转到餐饮业去了。


疫情初起的2020年春节,J君在老汉家门外的某条路上,集合股东的资金开了一家粤菜酒楼。


这个酒楼开张的时间,实在是……选得太过刁钻。


一落地,就选了骨灰级难度,险些没有“落地成盒”。


这个掌柜的,一定很难当。



相比前面两位,这J生,在生意头脑和宣传策略上,就上路多了。


在微信上,他建立了无数个推广群、客户群、外卖群、小区顾客交流群,用最大密度进行餐饮信息轰炸。


在菜色上,他进行了频率极大的调整和进化,每个礼拜似乎都会有新菜上市,新品爆款。


生猛海鲜卖不动,就推出50泰铢的炒粉汤面;整只的烧鸭销不掉,就搞成100铢的双拼套餐。


第二轮疫情开始后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里,J生的“大酒楼”就迅速转型成了一个“外卖指向型”的便民快餐厅。就连穷酸抠门如老汉这样,也忍不住隔三差五去打一套炒牛河,吸一碗叉烧面,毫无预算压力。


既然,价格已经便宜到和路边泰国阿婆的粿条一样,横竖都是个吃,我一个广西人,肯定选广式的啊。



J君的风格,精明而现实,绝不像S君和H女士那样,搞“一言不合就给你免单”的乡里乡亲血浓于水,而是通过不断的变化,廉价而弥足的宣发,在逆境中求生。


疫情之下,毕竟萧条,平民化战略的代价,相比也是利润的微薄。


我不知道,这家粤菜馆,是否能够存在很久,是否能够穿越这艰难的时光,看到光明到来的那一天。


但是,这样迅捷的求存,敏锐的多变,像变异的微生物一样用一万零一种可能性去挖掘生机的姿态,让我由衷感到一丝钦佩。



每当在夜晚,绕着小区的公寓楼长跑时,我都会看到J君店二楼包厢。


每当包厢的灯光是亮的,我便感到欣慰——因为那意味着,J君今晚又找到了一个大单,有至少一桌子的人,在他二楼的包厢里,包场欢宴。


愿他的店,能够长存。


愿那些挂在铁钩上的烧鸭和叉烧,能够长存。

不灭的灯光

在曼谷,中国大陆侨民聚居的街道上,有很多的华人餐馆,华人超市。


你可以在里面,找到各种各样的中华小吃大菜,从桂林米粉、到陕西肉夹馍;从重庆小面,到北京涮锅——更别提铺天盖地的川菜火锅,和繁衍百年的“泰式粤菜”。


这些店铺的存在,往往并不长久,像是洪荒世界中的百草万物,在激烈的竞争中经历着快速的更迭和淘汰。


你看这家店开张了,你看那家店关门了。只要住的时间足够长久,便会看遍方生方死,花开花谢,还没有来得及去相识,那些倏忽而过的存在,便已经被遗忘了。


生意,不是那么好做的,世界上没有哪片土地,能够从地上随便地捡钱。



疫情来袭,对泰国曼谷的中国侨民而言,是一场巨大的打击。


经济的萧条,出入境的闭塞,让众多外国侨民离开了泰国,回到了故乡。每年千万游客,如今只剩数百;曼谷十万同胞,至今只留两万。


以华人群体自身,或者中国游客的需求为原动力的泰国华侨经济圈,必定会随着整体人口的萎缩而衰败。


原本就艰难的生意,在凛冬的寒风中,就更是艰难。



然而,作为整体,他们从未消失。


经过了一轮又一轮的冲击,一波又一波的疫情,在泰华人的事业,仍旧在顽强地存在着。


实体经济萎缩了,便去发展电子商务;代购行业逝去了,便占领本土物流。


同一个人,上一次见他,在代理麻辣火锅料;下一次见他,或许就成为了功能饮料经销商。


曾经的业务停止了,便去开创又一片天地。


旧时的机遇干涸了,便去寻觅下一个风口。



他们或失败,获成功,或在失败后顽强地渴求新的成功,无论如何,永不止息,永不停步,永不改移自己的风骨与意志。


就像《金刚川》里那座桥。


被一次次轰炸,一次次摧毁,一次次粗暴地割裂,却依旧被重构,被修复,被换一种方式复生。像一种无法被终结的神迹一般,一次次顽强地存在于他所植根的方位。


饱经风雨,却拒绝消失。



某一天,我走到一处熟悉的街巷。


那里曾是一家著名的中餐厅,在关闭之后,空置了许久。


猛然间,我看到那里居然变成了一家崭新的中国超市,硕大的汉字照亮了半个街道的晦暗,仿佛要刺破这漫长的严冬,用生生不息的新生,去嘲讽这个不讲武德的世道。


隔着玻璃,那些熟悉的饮料、零食、调料的商标,让我恍然之中仿佛回到了中国,回到了很久未曾谋面的故乡。


在一条夜色阑珊的城中村的街道上,站在一个中国小超市的门外。等着用支付宝,去刷一瓶营养快线。



没有任何道理,没有任何数据。


在那一刻,我突然相信,中国人一定能够在这片土地上生存下去。


无论再漫长的冬,都不能阻挡这个民族顽强的步履。


我们吃着烧鸡,吃着饺子,吃着一切淘宝同款的滋味。


用属于中国的方式,为这个时代写下苦尽甘来的定义。


这就是,这个时代,最后注定的结局。


(本文配图来自网络,均与文中所涉无关)




华人语言学校泰好学视频号开通啦!

扫码关注我们扫码关注泰好学视频号,一起用微信学泰语,每天仅需3分钟,巧记单词、趣味口语、语法大全等不重样的学习视频,引导你爱上泰语,让你真正的“能听会说”。









往期

头条新闻 


上下滑动,可看更多精彩内容

◆  ◆  ◆  ◆  ◆  


+++

监制:王新宇

文:岳汉

图:综合自泰媒

编辑:布周十面派

来源:泰国网

泰国网www.taiguo.com,为泰国新泰日报传媒集团旗下新媒体,在泰国拥有庞大会员数,以多元化实用资讯推送服务两国用户,浏览量覆盖全面,旨在持续打造地域性中文综合门户信息网站。泰国网建站以来,以促进中泰文化交流,扩大两国经济贸易,关注泰国华人民生,服务泰华社会为宗旨,赢得了泰华各界的极佳口碑。客服电话:02-693-8559;市场部微信:taiguowang2015


点分享

点收藏

点点赞

点在看
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